半臉寓意各種思想、行為都只能代表某人的一部分。我們所有的好壞與面貌,都有成長的機會。

實際應用

『理性決策表』的使用範例以及8個思考面向

前一篇文章【關鍵時刻,如何幫助自己做決策】介紹了在面對重要決定時,一個相當實用工具–理性決策表。而今天這篇文章則是要分享我實際使用理性決策表協助做職涯規畫決策的範例以及如何做思考。在這樣重要的情況底下,如何幫助我避免鑽牛角尖和想太多以致走火入魔的情況。

在文章的最後也會分享空白理性決策表的連結,有興趣使用的讀者都歡迎自行取用,並用自己的方式做調整。接著就一起來看當初這個表格如何幫我下定決心的吧!

職涯規劃範例

理性決策表, 幫助決定

首先是使用的步驟

  1. 寫上要分析的情況,給予一個合適的名稱。
  2. 在考量因素欄位底下寫下各種需要考量的因素,而每個因素都必須是每種情況會遇到的。
  3. 在權重欄位依據該考量因素的重要性寫下1~5分的分數。
  4. 最後比對每個因素在情境底下能給自己的收穫或滿足需求的程度,給予1~5分的分數。

接著要檢視內容,盡量符合撰寫原則

原則顧名思義就是盡可能去參照的方向,並允許不得已或偶爾的例外,相關內容可以參考這邊

撰寫原則1:每個考量因素彼此獨立不重疊。
在範例中,我的考量因素包含著怎麼運用時間學習,當時寫下了「學習資料分析的時間」、「自我成長」這兩項。但「學習資料分析的時間」基本上可以說包含在「自我成長」底下,這就違反了這個原則,因此建議調整或刪除其中一個。

撰寫原則2:考量因素必須包含在所有情況中。
我們可以看到,範例最後一個因素是「通勤」,如果是在裸辭的情況下,就不會有「通勤」的問題,因此就會建議刪除。(而且我當時的工作是在家上班,所以可以說完全沒有通勤的考量)

撰寫原則3:考量因素6~10項為佳。
即使刪除了前面兩個原則提到的項目,仍有8項考量因素可以協助判斷。

撰寫, 筆記, 紀錄

Image by StockSnap from Pixabay

撰寫原則4:同時考量優勢與風險,但彼此必須是獨立考量因素。
在範例中「找工作專注力」、「求職壓力的可負荷程度」,可以代表在這兩種情況下,各自會碰到的優勢與風險。在職邊找很明顯「找工作專注力」較低,而「求職壓力的可負荷程度」較高,而且彼此獨立。
也補充,可能有人會疑惑,兩個情況中,A的優勢和風險,反過來就是B風險和優勢,這樣有什麼意義嗎?

當然是有的。
因為我們會給予各自情況所面對的考量因素不同的權重和分數,所以會產生差異,可以從範例的「找工作專注力」、「求職壓力的可負荷程度」中觀察到。

這也是為什麼理性決策表能有效幫助決策,因為它透過量化的方式,讓我們跳脫「每種情況都有好有壞」,這樣的思考瓶頸。

撰寫原則5:以分數越高越好的邏輯描述考量因素。
「求職壓力的可負荷程度」在最一開始時僅僅是表示「求職壓力」,但「求職壓力」的思考邏輯為壓力越大,分數越低;與其他考量因素的邏輯就會產生不同。因此調整為可負荷程度後,思考邏輯就會轉為,可負荷程度越高,分數越高。

撰寫原則6:分數相近再重新檢視。
我個人通常會以至少10分為一個基準考量,如果差距在10分以內,就會再重新檢視是否有項目的權重或是情況的分數需要調整。

但也不代表差距10分以上就不需要檢視,只要自己覺得好像不太對勁,或是其實最高分的情況卻好像不是很滿意,都可以再做重新檢視。
以下也提供其他反思的內容給各位參考。

反思提問, 理性決策表

8個幫助我思考的角度

有時候在思考有哪些考量因素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不同情況下,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有些因素彼此可能也會有相關性,或者同時有機會和風險。接下來跟大家分享8個我常用的思考角度。

  1. 目標:學習新技能、跨領域轉職、買房買車等。
  2. 動機或興趣:是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能不能從中獲得滿足感等。
  3. 物質需求:薪資、宿舍、免費健康檢查、辦公設備、合理的津貼等。
  4. 社會需求:頭銜、職稱、人脈等。
  5. 時間:需要投入多少時間、自己還能掌握多少時間、是否會影響其他事情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等。
  6. 成長性:軟實力、硬實力、自己能從中學到什麼、學到多少等。
  7. 對家庭的影響:和另一半是否會變成遠距、和家人的作息是否會變得不同、是否壓力會造成與家人的相處不愉快等。
  8. 環境:企業文化、團隊氛圍、主管或同事的工作能力、另一半的家庭成員等、工作地點或環境等。

結語

在使用理性決策表的過程都會想起Steve Jobs的話:「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現在必須相信,眼前現在發生的點點滴滴,將來多少都會連結在一起。」

在人生道路上總是會有許多需要抉擇的時刻,雖然根據有限理性理論,我們僅能透過有限的資訊、知識以及理性決策表來幫助自己做當下最好的判斷,但將來都會連結在一起,讓你之所以是你。

理性決策表領取連結,歡迎取用參考。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