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臉寓意各種思想、行為都只能代表某人的一部分。我們所有的好壞與面貌,都有成長的機會。

應用工具

理性決策表 – 關鍵時刻,如何幫助自己做決策

你也常常難以做出抉擇嗎?

我們在人生路途上,總會有一些時刻需要作出重大的抉擇,可能是在優點不同的選項中必須挑出一個;可能是該不該走入婚姻;可能是該不該額外花費時間在職進修等等。經濟學家教你看機會成本,風險管理者教你避開風險,職涯教練教你做好規劃,親朋好友則是教你他們自己的人生經驗。

不論用什麼角度思考,自己終究要下最後的決定,但常常好像容易越想越多,最後鑽牛角尖而動彈不得。今天則要帶大家來認識一個幫助我,相信也能幫助你,在許多時刻釐清思緒的工具–「理性決策表」

門, 抉擇, 未來

Image by Arek Socha from Pixabay

什麼是理性決策表?

「理性決策表」,顧名思義,是一個用來釐清思緒脈絡,讓自己能夠在雜亂的思緒裡,帶入理性思考,並幫助自己能夠做決策的表格。

表格本身並不複雜,而它能產生效果的關鍵在於把我們所想的問題呈現在眼前,方便我們聚焦,同時也因為呈現在眼前,較容易把考量的問題一個一個釐清。並且最棒的地方在於,透過它可以讓我們更加客觀地看待事情,如同【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後面簡稱強大自我對話)一書中提到的,我們可以改採旁觀者的視角來提升判斷力

在【強大自我對話】中指的是遇到問題時,只要內在對話從第一人稱改為第二或第三人稱的作法,就能幫助我們改變看待事情的方式,因此我認為將我們自己考量的每個因素都列出來,也容易讓我們對著這些問題問:「你覺得這個考量是重要的嗎?」、「你認為它的重要程度為如何呢?」而讓決策變得更加理性。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理性決策表的用法吧

理性決策表的使用方法

可以先參考圖片所展示的表格,以下分別說明每個欄位。

  1. 考量因素
    即是在每種情況需要考量的內容,以工作機會為例,可能會考量的項目有「薪資」、「通勤時間」、「成長性」、「團隊文化」等。所考量的因素必須是要抉擇的所有情況皆有包含。
  2. 情況
    就是目前手上需要抉擇的方案或是方向。
  3. 權重
    代表相對的考量因素對自身的重要性,以1~5分作為該因素給予的加權比重。
  4. 原始分數
    代表在該情況下預期或確定可以獲得好處和滿意度,以1~5給分。像是offer A年薪105萬,月薪7萬,其餘為獎金,offer B年薪96萬,月薪8萬,就可以根據自身對於薪資需求,到底要月薪高還是年薪高給予對應的1~5分。

撰寫原則

  1. 每個考量因素盡量彼此獨立、不重疊。一樣以工作為例,「團隊氛圍」與「開心程度」可能就有一定的關連性,因此就不建議同時列出這兩個項目。
  2. 考量因素必須是每個情況都會面臨的。
  3. 考量因素以6~10項為佳,如情況複雜,可以超過10項,但盡量不要低於6項,因為這容易讓最後的總分非常接近,且也可能代表,考量的面向還有欠缺。
  4. 同時考量優勢與風險,但不是正面和反面描述同一件事情,例如:「充滿不同的挑戰」(正面)、「挑戰會完全超出能力範圍」(負面),如此我們將無法判斷,「挑戰」到底好或不好。建議是:在新職位因為挑戰而帶來的「學習成長」(優勢)和「工作壓力」(風險)或是「需額外付出的工時長度」(風險)。
  5. 由於優勢與風險在認知上轉換成數字的邏輯方向會不太一樣,像是與風險相關的「工作壓力」在表示上通常壓力越大,給予的分數越小,但「學習成長」則是學習越多,分數越高,因此風險相關的項目建議轉換為可用正數表示的說法,以「工作壓力」為例,較建議的說法為「工作壓力的可負荷程度」。
  6. 如果最後情況彼此的總分接近,建議再回頭思考還有沒有什麼關鍵因素漏掉或是需要調整。

結語

當你做完理性決策表可能會發現,最後最高分的情況反而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沒有關係,並不代表有問題,因為這張表格並非絕對的判斷,它只是協助我們思考更加有脈絡,讓我們可以用相對理性的方式來做評估,因此發現結果與期望不符,也是它能帶來的效果之一,協助提醒自己或許對於那個分數較低的情況有一個超出目前所有考量因素的熱情或期望,就值得自己再深入反思。

但也必須注意,要避免分數做出來後仍然猶豫不決,或是持續對情況做過多假設,否則就會失去運用這個工具的意義。

未來也將會分享我實際實用的案例,期望這個工具能幫助大家在重要時刻可以做出更好更滿意的決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