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臉寓意各種思想、行為都只能代表某人的一部分。我們所有的好壞與面貌,都有成長的機會。

實際應用

精準寫作,精準履歷(二)

上一篇說明了【精準寫作】的「ROA思考」、「觀點力」、「結構力」這些技巧,幫助我們找到合適的脈絡和素材來撰寫履歷。這次則會繼續說明其他的內容,包含如何寫出有趣或令人印象深刻的開場白、如何做結論,以及其他的小技巧,打造精準履歷。

讓我們開始吧!

Image by Lucia Grzeskiewicz from Pixabay

開始與結尾,引起興趣與留下印象的關鍵

四、吸睛開場,要讓人繼續看下去

不論是動畫、電影、小說等,一部作品在你還不認識以及沒有他人介紹的情況下,是什麼原因會吸引你繼續看下去?我的經驗通常是因為標題或開頭就引起了興趣,畢竟我們不太會把每個作品的第一章看完再決定要不要繼續看下去。而審閱履歷的時候也是。

因此我們需要一段能夠吸引HR和主管的開場。引用書中分享的其中二種開場白。「情境」與「直白」

  1. 運用「情境」讓企業快速認識你。
    a. 經驗延續例子:我是任職招募3年經驗的XX,許多招募人員常感嘆「沒人」,卻有許多人稱我「媒人」,在工作過程幫助許多人找到合適的位置,給了我相當多成就感。由於我也具備英文溝通能力,期望能找尋協助海外人才媒合的工作環境。
    b. 調整轉化例子:雖然本身來自商管相關科系,但常被戲稱「理工腦」,也讓我發現其實自己喜歡數理統計,因此開始自學相關分析技能,包括Python、統計學、線性代數等,並期望成為專業分析工作者。
  2. 用「直白」的一句話讓企業馬上掌握你的概況。
    a. 經驗延續例子:五年前踏入環安領域,如今已經是1000人的企業工安團隊領導者,管理10位組員,並幫助公司通過環評檢測與ISO45001。
    b. 調整轉化例子:過去就讀資管所,在即將踏入社會之際,就在自身周遭親眼目睹的故事讓我對人權議題產生高度重視,因此期望成為能為人權議題發聲的助人工作者。

五、有力結論,才能加深印象

作者–洪震宇在書中提到,「文章是為了結論而生」。在履歷的結論,則是要歸納自己為什麼適合該職務,可以著墨的部分包含,企業文化、經驗技術、個人特質等,常見的結論:「綜合上述,相信自己是一位能夠勝任該職務的人選,請 貴司給予面試機會。」就顯得單薄和不易留下印象。

書中提供了幾種結論方法,以下以我的人資經驗來做不同結論使用建議。但相信也一定有優秀的讀者可以交錯甚至同時使用不同的結論技巧

A. 一句話總結:

建議使用的對象為具有相當技術門檻要求的職務,因為這通常會是首先被檢視的部分,所以最後結論快速地再說明一次職務要求與自己所具備的,如果行有餘力,特質或企業文化也可以移並說明。這個做法可以說是幫人資整理好結論,從而提高對方推動後續面試的可能性。

B. 情緒感受的抒發:

建議使用的對象為助人、關懷、公益等相關的職務。由於助人的相關工作,大多需要付出極大耐心和同理,因此實際描述過去工作經驗為自身帶來的感動,能在最後強化從事相關職務的動機。

C. 引述名言:

建議使用的對象為應徵的職務要求較少、本身相關經驗不多的人。會這樣建議是因為,通常要求較少的職務應徵者較多,且應徵者的相似性高;另外也可能因為年紀或經驗以致能寫的內容還不多。但很重要的提醒是,名言的使用必須與工作有相關,而不能只是單純用自己喜歡的,避免偏題或仍失去特色。

D. 首尾呼應:

這個結論技巧,是所有職務都建議使用的,因為通常代表開頭是使用「直白」的技巧,在經過結構力的說明後,最後結尾根據企業需求,明確點出職務與自身符合之處,就等同把「為什麼適合」提了三遍,相信就能在HR或主管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以上建議的結論技巧使用對象,可能彼此之間會有重疊,可以根據自己需求或認為比較擅長的來做撰寫。

歡呼, 成就, 享受

Image by Daniel Reche from Pixabay

六、其他文章撰寫技巧

最後的內容是當我們在撰寫句子的過程可以用來參考的技巧。

  1. 3S原則:
    a. 簡單(Simple):刪除不必要的內容,只留下與目標最相關的。
    b. 簡短(Short):刪除贅字冗言,用一句話換句話說,也避免太常使用成語,因為太琅琅上口,可能造成不深入思考,失去文章獨特性。
    c. 具體(Specific):減少形容詞,透過名詞和動詞,可以讓畫面或事件更容易被一致地想像。
  2. 3C原則:
    a. 具體(concrete):類似3S的specific,而這邊可以再加上利用與日常事物有關的譬喻法。
    b. 可信(credible):引用實際數據、說明來源、清楚交代故事(類似常見的STAR法則)。
    c. 讓人關心(care):掌握住ROA思考的原則,思考讀者(企業端)需要看的是什麼內容。
  3. 邏輯力
    邏輯力由「主張」、「根據」與「結論」,或是說白一點,由「認為」、「因為」與「所以」三個詞組成。
  4. 善用分段
    當今天所要撰寫的句子無法支持前一句話,或意思不同的時候,可以分段了。這也可以幫助閱讀的人在閱讀上不會因為一次要讀太多字而疲勞。
  5. 善用標題
    如果我們有了較多的段落,就應該適時地把某幾個相近的段落整理一起,並加上一個好懂的標題,讓閱讀的人可以快速知道接下來的內容會是什麼。

適時紀錄,幫助寫作與思考

上一篇和本篇所提的內容,我分享了首先從目的開始思考的「ROA思考」、了解撰寫方向的「觀點力」、用於支撐觀點的「結構力」、吸引注意的「開場力」與幫助留下印象的「結尾力」。利用上述的技巧完整寫出完整履歷內容後,再用最後提到的其他技巧做潤飾,基本上一篇非流水帳,且有重點的履歷就完成了。

但我也能理解,要一口氣用上所有技巧是有難度的,尤其當我們要從一片空白的內容開始寫出履歷的時候。因此建議平常就要養成紀錄工作或學習成果的習慣,如同【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提到的「每一個對智慧的努力,都始於一則筆記。」文章通常沒辦法靠著靈光一閃寫出來,而是透過平常各種經驗的累積,並最好透過筆記記錄下來,才得以逐漸形成的。

如果養成隨時記錄成果的習慣,當有朝一日需要寫履歷的時候,「結構力」所需要的素材,基本上只要整理出來即可,而且進一步說這些紀錄是針對工作和學習成果,也會相對符合「ROA思考」和「觀點力」的需求,因此就只剩開頭、結尾以及潤飾的工作了。

留下紀錄, 拍照

Image by Alexander Fox | PlaNet Fox from Pixabay

履歷是一種思考,也是串起過去點滴的工具

寫履歷是很多人的痛點,但到這裡不曉得你是否也能跟我一樣感受到寫履歷、寫作文、甚至是求職背後都有相似的脈絡,也就是「把累積下來的經驗和知識,化作能夠讓人共鳴的故事。」

最後想分享我非常喜歡的哲學家–齊克果所說的一句話

「生命必須在前瞻中展開,卻只能在回顧中頓悟。」

透過記錄,讓我們在未來某個時點,加上寫作技巧來幫助自己思考,有意識地串連起這些脈絡,反思並更加認識自己後,得以朝向下個目的地前進,一次次地成為更優秀的人。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