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臉寓意各種思想、行為都只能代表某人的一部分。我們所有的好壞與面貌,都有成長的機會。

研究生雙週記

論文進展與紀錄 (14) – 不要想太多,更容易專注

論文整體進展

跌跌撞撞的進展,隨著最後的幾個問題解決,實驗告一個段落,終於來到專心撰寫論文內容的階段。學校也來到了畢業典禮的時間,心情跟著雀躍,一直想著畢業的光景,導致很容易忘記論文還得繼續寫。但比起實驗過程的不確定性,寫論文就像拼出屬於自己的拼圖的過程,也已經有了實驗過程、結果、動機這些素材,就差文獻的引用,就能慢慢拼湊出屬於自己的圖樣。

寫論文畢竟一般人通常都只會經歷一次,沒辦法一次就做好,幸運的是,同學們都很願意分享。隨著進度的推進,即使發現更好的做法可能時間上也來不及回頭調整,就這樣帶著些許懊惱持續前進,但這段過程仍然難能可貴。

內文的撰寫大約來到30%~40%的狀態,已經將每個章節都先寫上初步內容。但能夠撰寫的時間,考量可能需要修改的推估下,最多僅剩三週,來到最後衝刺階段。

論文進度, 專注

Image by Andreas Lischka from Pixabay

收穫與感想

來到專注在文書作業的階段,不像寫程式或實驗的過程,會有一個或幾個問題需要去找解法,過程通常會有所學習和收穫。然而撰寫論文內容的過程,需要不斷閱讀相關文獻,找出能引用來佐證自己內容的部分,同時考慮不能相似性太高的重複過程,容易讓人在每次開始撰寫時感到相當煩躁與抗拒。面對這樣的狀況,使用了幾個方法讓自己更快進入狀況。

一、不要想太多,更容易專注

在《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提到出自「艾米特定律」的一句話:「害怕做某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比真正做那件事本身還多。」這在每次要開始寫論文的自己非常重要。如同《短時間完全專注》提到的,讓我們難以專注的其中一個情況就是,自己的內心聲音太多

每次要開始處理論文時就會出現一些想法,像是:「我能不能完成文獻的部分」、「好累,是不是應該先休息一下」、「精神不好寫的內容會不會很糟糕,最後還要重新修正」,或甚至光是「感覺好煩躁」,就讓自己在書桌前膠著快十分鐘。

短時間完全專注》對此提供了一些方法。不管是一直想到其他事情,或者心情難以靜下來,都可以用「寫下來」的方式。當腦袋中的事情或心情被記錄下來,便能從大腦中釋放出來,協助遮斷這些刺激。因此現在在電腦旁我都會備置一些便條紙,在思緒飄掉或有些煩躁情緒產生的時候,就寫下來。

像是一想到「感覺好煩躁」,接著就想到「先調整好狀態」,再接著就會想到「先稍微休息一下,適時放鬆很重要」……然後就會開始在繼續寫與休息之間不斷掙扎。因此,寫下來是一個讓自己就停在目前層面上的方法,當事情寫下來就像是告訴自己,僅此為止,不會讓自己越想越多。

二、找到自己的「剛剛好」狀態

在職的學生,因為上班的關係,不只是平日晚上,甚至假日都只想好好休息,要「狀態很好」地去寫論文相當地困難。所以,重要的是讓自己持續執行,讓每次都能有一點產出,就像如果作家等到有靈感才開始寫作的話,通常難以持續有作品。

那麼,要讓自己能夠持續有論文內容的產出,就需要「剛剛好」的狀態。不用鬥志高昂、不用非常有精神、不用充滿靈感,只要當下的狀態,自己可以靜下來,不會太過煩躁,周遭環境不會太過影響自己,可以讓自己快速進入寫論文狀態,就是「剛剛好」。

以我自己為例,每天下班吃飯休息後,晚上八點到十點通常比較容易出現「剛剛好」狀態。雖然還有上班帶來的疲勞感,但因為有簡單休息,所以不至於倒頭就睡的狀態,同時家裡的貓也因為吃過東西去睡覺,所以是不會太吵鬧的環境。

在開始寫論文前,還是會感覺到自己有點疲勞,然而,正是因為有點疲勞,讓我容易做到前面章節提到的,不要想太多,很快開始處理論文(雖然帶有一點認命的味道)。

最後不論「剛剛好」狀態維持多久,讓自己寫了多少的進度,都要認同自己的努力。《短時間完全專注》提到不管再微小,都要做出成果,這也如同《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當中的一個概念:「改變是連續不斷的小習慣累積而成的。」

不管是寫論文的研究生或是有專案成果需要交付的人,相信這兩個方法都能帶來幫助。但也記得要考慮實際的最終時程,該多推自己一把時,還是得推一下。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