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得只有一句話
小觀念能帶來大改變,你不只是改變觀點,還能進一步改變命運。
為什麼分享這本書?
在人生中,我們或許會遇過一種時刻,要仔細回想並不容易,因為那種時刻只是一個不知不覺的微小時刻,但你就是突然改變了。通常這些改變的時刻是來自,原本不知道、否定或甚至抗拒的資訊,改變了自己的觀念或想法,像是小時候原本不敢吃青椒,但看到崇拜的大人吃青椒吃的津津有味,而突然發覺青椒並不難吃。
有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改變,只不過是需要一個小小的關鍵概念,來幫助自己看到不一樣的畫面,一旦我們知道了那些從來沒想過的面向,就會引發不同的思考和行動。
而這本書就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了許多的小觀念,讓你在生活中可以去看見不同的面向,進而引發自己的改變。
書中共有有35個章節,也就是35個觀點。每個觀點都有生活的案例、科學的例證,以及好記的關鍵整理,讓你可以用輕鬆容易的方式記住這些觀點。即便裡面有部分是在其他中書中見到過的觀念,卻還是可以透過作者的說明得到不同的收穫。
其中對我來說最有收穫的兩個觀點,一個是「對情緒愈敏感,愈能降低壓力與不適」,這甚至能夠進一步幫助你與他人建立好的連結。另一個收穫則解答了一直以來的疑惑:「真的長越大,時間感過得越快嗎?」這個收穫不僅僅是為我帶來了答案,更是近一步刺激了我思考:「如和把生活過的精彩充實」,而這兩個觀點的收穫,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頁
關鍵收穫與反思
對情緒愈敏感,愈能降低壓力與不適
你可能也有碰過一種人,這種人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只要是負面的,就會一直說「好煩」,似乎他對於負面事件的看法只剩下「煩」這個狀態。而通常,什麼事情都用一種狀態看待的人,解決這些事件的情況是少之又少。
這是為什麼呢?
書中提到,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將「標示」(Labelling),即「情緒清晰化」,比喻為如同在情緒這扇門上裝了門把,如果門沒有門把就無法打開。如果無法理解情緒,甚至無法正確表達情感,當然就無法調節情緒了。
當你越清楚自己當下所產生的情緒是什麼,你就越容易找到處理這些情緒的方法。只能辨識單一種情緒,就如同把房間所有的物品都塞進一個櫃子當中一樣,不只很快櫃子就會放不下,當你想整理的時候也無從下手。反過來說,能夠辨識越多種的情緒,就表示你把房間的物品分類的越清楚,很容易就能整理好。
遇到「很煩」的事,這個「煩」有可能來自嫉妒、厭惡、憤怒、抗拒、不屑、煩躁、委屈等,各種不同的情緒,當你清楚什麼樣的原因,造成對應的情緒之後,你自然就能有辦法去處理、避開、減少這些問題。
而令我感到驚訝的是,辨識自己的情緒,甚至能為人際關係帶來幫助。這是為什麼?
作者提到:「在諮商的過程中,比較嚴重的情況是,有些人只有「喜歡」和「討厭」兩種情緒來表達,這就等同於只用黑和白兩種顏色,表現多彩的大自然美景一樣。如果一個人只用兩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很難明確理解自己的情感,當然也就無法正確了解他人的情緒。」
也就是說,能夠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的人,也比較能夠理解他人的情緒狀態,去產生共鳴,而給予他人帶來慰藉。那些無法清楚辨識自身情緒的人,因為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狀態,旁人也就無法理解他目前的感受,使得人際的連結無法好好建立起來。各種研究證明,無法適切表達情緒名稱的孩子與正常的孩子相較下,在社會互動與學習行為上面會面臨許多困難。
因此,感受到負面情緒的時候,不妨好好坐下來,觀察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什麼,給予自己的情緒更多的類別,書中提到,光是這樣做就能降低不適感,並且還能進一步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關係。

Image by Mariana De Los Santos from Pixabay
長越大,時間越快嗎?
相信不少人有跟我一樣的經驗,就是在路途上,常常會覺得去程明明花很久的時間,但回程的時候卻好像很快。我一直對此抱有疑惑,而在這本書中為我帶來了解答。
這在心理學上,有個假設叫做,「事件處理假設」,指的是人依照所處理的事件數量來推估時間長短。如同當你第一次碰到某些情況,需要留意和觀察的地方較多,讓你需要處理較多的事件,而導致體感時間比較久。
像是希望快點下課的大學生或是期待隔天郊遊的孩子,因為不斷處理「快一點」、「好期待」、「關注結果」等訊息,所以在處理許多訊息的情況下,讓時間感覺變久了。
那為什麼長大了時間會感覺越來越快?
書裡提到:「人在全神貫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時,因為集中力提高,訊息處理速度也會自然加快。但是實際上儘管想要處理的訊息變多,卻會因為注意力放在一件事的緣故,主觀上會感覺處理的訊息變少。」
因為長大後,許多事情變得越來越熟悉,我們對這些事情的資訊處理速度也變得更快,加上家庭和工作責任,導致我們也越來越專注在這兩件事情上。儘管我們處理了很多事情和資訊,卻因為集中在家庭和工作上,導致我們感覺到的時間「變少了」。
我認為,這有點像是,我們生活、經歷的事件,都會在腦中被壓縮成一個個畫面,每個畫面都代表著一段時間,當我們能想起的畫面少,就代表我們能感受到的時間變少了。
講到這裡,面對「長越大,時間越快」的情況,你想到可以怎麼處理了嗎?作者給的建議就是增加生活的豐富度,讓你的事件增加。而我認為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活在當下」,雖然是老掉牙的說法,但活在當下,會增加你能夠回想起的畫面,這也能讓你更加充實,並且感覺時間被放慢下來。

Image by Icons8_team from Pixabay
結語
除了上述兩個收穫之外,書中還有許多很棒的觀點,都能為生活帶來幫助。或許有人會小看,這些小小的觀年,但書裡提到:「信念會變成想法;想法會變成行動;行動變成習慣;習慣變成命運。」一個小小的觀念,當你持之以恆地相信、不斷去實現,最終都能為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書中佳句
- 人並非因為事物而痛苦,而是因為對事物的觀點而痛苦。—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 如果能將情緒標出名稱,就更能好好地表達自我,也能完整地理解他人。因此準確地替自己的情緒標示名稱,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愈有可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共鳴。此外,還可以更明確地了解他人的情緒,使共鳴能力成長,形成更好的社會人際關係。
- 如果想放慢時間速度,並過著多采多姿的富足生活,首先要具有好奇心,在挑戰新事物的同時,在我們的大腦中儲存更多畫面。
- 人並非因為年變老,而是因為失去了好奇心與挑戰精神。
- 事情沒有好壞之分,端看你的想法為何。——威廉・莎士比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