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臉寓意各種思想、行為都只能代表某人的一部分。我們所有的好壞與面貌,都有成長的機會。

閱讀心得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心得 – 在提升溝通技巧之前你應該知道的事

如果心得只有一句話

溝通不是只有文字和語調,包含你怎麼看待對方,以及是否提供對方微笑、專注、鼓勵、重視與尊重。

為什麼分享這本書?

卡內基建立了影響許多人的溝通技巧,他的書籍再版過多次,有許多課程和文章內容也都引用他的概念和技巧,可以說大多數人都知道卡內基就是溝通領域的大師。

想分享這本書不只是因為當中有從以前到現在都還是相當受用的觀念,更是要用來提醒自己,這不只是為了學習技巧,而是要好好記得書中的觀念,並且運用在生活上,變成一種習慣。

在《微壓力》一書中提到一個觀念:「我們對他人所造成的微壓力會回到自己身上。」就好比,即便你什話都沒說,也可能因為被對方注意到細微的不耐煩表情,導致對方產生壓力。當對方開始感受到與你的相處是有壓力的時候,跟你的互動就容易變的戰戰兢兢,甚至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最後你會感受到跟這個人的相處也容易有情緒上的壓力。

也可以說,你怎麼對人,人就會怎麼對你。閱讀本書能讓你把重要的態度重新放到腦中前面的位置。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直到今日,這本書還是能為我們帶來許多啟發。閱讀本書你會發現,內容即使不像現代的許多書籍,引用非常豐富的科學例證,但仍然讓人信服。因為我們可以從書裡的許多故事得到共鳴,很容易透過案例想像實際生活中自己在相同情況的溝通模式會是什麼樣子,進而引發自我檢討。

在許多的技巧當中,我認為最關鍵的因素不只是溝通技巧,或者在用字遣詞和語調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與他人互動的態度」。因此,關鍵收穫可以整理成這兩項做人處事的道理,分別是「尊重他人」以及「讓自己成為好相處的人」。

圖片來源:讀冊網頁

關鍵收穫與反思

尊重他人,就是不要單方面認為「你應該……」

你有沒有遇過一種狀況,你知道某些觀念或舉動並不完全正確,或並不合適,而當今天是透過他人來告訴你的時候,你就會本能地想否定,不願意承認。像是你知道應該倒垃圾,但還沒去倒,而家人來提醒之後,就變得不想做了。

書中提到:「關於許多信念,我們對其形式或組成並不太在意,但假如有人極力想改變或破壞,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竟然對這些信念充滿熱忱。很明顯的,倒不是這些信念的內容多麽吸引我們,而是我們的自尊不可受到傷害。」

在倒垃圾的案例中,我知道我等一下就會去做,但家人來提醒,像是對自己不信任,像是在說自己還沒做是錯的,像是要求自己現在做的事情不比倒垃圾重要,像是在暗示你不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先做嗎。通常接下來都是給予家人不耐煩的回應,或乾脆擺爛不做。

那麼到底要怎麼在溝通過程表現出尊重?就是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聰明的,或是不要讓對方感受到被比下去。如同書中引用詩人波普所說的:「你在教人的時候,要好像若無其事一樣。事情要不知不覺地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一樣。

回到倒垃圾的案例,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可以怎麼處理,而想到《頭腦好的人說話前思考的事》書中提到的:

我或許未來不會當下提醒對方,而是事前與對方約定好倒垃圾時間,接著就相信對方會在時間點前做好。也許有人也會認為,對方就是很散漫,講都講不聽,很可能馬上就會忘記啊。但是一旦我們認為對方就是懶散,其實溝通過程就不是對著對方講話,而是對著一個懶散的人。換言之,我們就是把自己設定站在高處了,而對方通常也只會感受到自己是錯的,是低人一等的。

相信對方能做好,可能不會帶來立即的改變,但我們能夠讓對方了解自己能夠做得更好,因為我們相信他能做到,我認為這更接近「賦能」的概念,也讓對方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當然我不認為單純靠信任和鼓勵就能改變一個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得好好理解對方容易拖延、不願意做事的成因是什麼,如果是環境或習慣的問題,就要回到行為設計或者習慣設計的方法上來思考怎麼改善。

但信任是第一步,有信任才會讓對方有尊重的感受,比起被「你應該」這種高人一等的用語給指使,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己想被哪種方式對待,那麼我們也就該用那種方式對待人。

Image by Stephen Chantzis from Pixabay

做好溝通,本質上就是當讓人喜愛相處的人

談到溝通,直覺上會想到互相言語表達的過程,但實際上書信、手勢、眼神、傾聽等都是溝通的一部分。本書在「如何成為談話高手」這個章節提到:「很少人能抗拒別人對你的注意,那是最不著痕跡的恭維。」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專注傾聽,看向對方,就會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進而願意分享更多。

而關於此,作者提到一個自身的例子,就是他在與一名植物專家聊天的過程,幾乎都是認真聽對方談論自身專業。最後那名植物專家卻對作者說出,跟他聊天很愉快,並且認為作者也是一位對植物相當博學的人。發生了什麼?其實作者只不過是全程專注傾聽,偶爾進行提問,完全讓對方表達。

書中有些溝通技巧在如今的世代我認為並不完全適用,因為現代人對於自身內在感受的敏感度更高,溝通情境變得比過往更加複雜,這導致針對「說法」、「內容」、「用字遣詞」這類型的技巧,使用上就要更加小心注意,避免冒犯他人。

但那些直至今日都讓人受用的內容,無非都是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給予尊重、關心與鼓勵的方法。包含「給予真誠的讚美與感謝」、「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衷心讓他人覺得他很重要」、「一定要顧及他人面子」等。這些方法無疑都是在告訴我們,要把對方放在對話過程的首要位置,而不是自己。

當他人與我們互動過程會感受到正向情緒,自然在溝通過程就會減少許多阻礙,而我認為很重要的點就是不要太快對人下定論,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想法,也如同書中提到的:「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你能捕捉對方觀點的能力;還有,看一件事須兼顧你及對方的不同角度。」

我相信當我們願意用更多元的角度去理解他人,自然就會減少對方「壞」、「不好」的判斷,並更近一步減少我們因此產生的負面溝通。

Image by StockSnap from Pixabay

結語

第一個章節談到的是「不批評、不抱怨、不責備」,光看這句就知道這個章節期望我們做什麼,但看完後仍然讓我反思許久:「一個如此簡單就能改善自己思維和態度的習慣(或觀念),卻在過去好長一段時間壓根就沒想起」。很多概念都很簡單,甚至透過標題就可以明白,但我就是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讓它成為好習慣。

因此,有時候閱讀不見得是為了要學習更多新東西,有時只是把你已經塵封已久的概念再重新找出來。而與他人好好相處和溝通,我們或許都需要持續不斷地被提醒,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而本書每個章節都是一個原則,其實許多光看標題就能知道應該做什麼,但我們就是需要不斷被提醒,因此我將它作為附錄列在最後,方便讀者參考。

書中佳句

  1. 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你能捕捉對方觀點的能力;還有,看一件事須兼顧你及對方的不同角度。
  2. 很少人能抗拒別人對你的注意,那是最不著痕跡的恭維。
  3. 差不多你所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自以為在某些地方比你優秀。所以,要打動他們內心的最好方法,就是你衷心地認為他們很重要。
  4. 林肯曾對愛與人爭執的軍官說道:「一個對自己期望甚高的人,怎麼可以把時間浪費在爭吵上面?」「何況爭論的結果很難預料,包括脾氣失控、不能自我節制等。通常,在不失公平的原則下,不妨做較大的讓步,否則,就只做小部分的妥協。這就好比碰到惡狗,把路讓開總比被咬到好。否則,就算事後把狗殺了,你還是已經被咬了啊!」
  5. 假如兩個合夥人的意見總是相同,則必有一人是多餘的。
  6. 能去了解別人的想法,獲益很大。也許你會覺得奇怪,真有必要去了解別人嗎?我想是的。我們對許多「陳述」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估量」或「評斷」,而不是去「了解」。每當有人要表達感受、態度或是信念,我們通常立即的反應是:「這是對的」、「這好蠢」、「這是不正常的」、「那豪無道理」、「那是錯的」、「那個不好」,我們很少要自己去了解陳述者話裡的真正意思。
  7. 我現在確信,如果你太率直指出別人的錯誤,再好的意見也不會被接受,甚至會受到很大傷害。你剝奪了別人的自尊,也讓自己成為討論中最不受歡迎的一部分。
  8. 告訴你的孩子、配偶或員工,說他們在某些地方看起來很蠢、很笨、沒有什麼能力,完全做不好等等,這馬上可以打消他們求進步的念頭。但假如你採用相反的方法——因鼓勵而自在、讓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們有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那麼,他們便會全力以赴,力圖超越。

本書三十個原則

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技能

原則一: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原則二:給予真誠的讚賞與感謝。

原則三: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六種使別人喜歡你的方法

原則四:真誠地關心他人。

原則五:經常微笑。

原則六:姓名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悅耳的語音。

原則七:聆聽。鼓勵別人多談他自己的事。

原則八: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原則九:衷心讓他人覺得他很重要。

如何讓別人的想法和你一樣

原則十:唯一能自爭辯中獲得好處的辦法,是避免爭辯。

原則十一:尊重他人的意見,切勿對他說:你錯了。

原則十二:如果是你錯了,立即斷然承認。

原則十三:以友善的態度開始。

原則十四:設法使他立即說:「對,對」。

原則十五:多讓他說話。

原則十六:讓他覺得,這主意是他想到的。

原則十七:真誠地試圖以他人的角度去了解一切。

原則十八:同情他人的想法與願望。

原則十九:訴求崇高的動機。

原則二十:將你的想法做戲劇化的說明。

原則二十一:提出挑戰。

成為一個領導者:如何不用攻擊和引起憤怒的方法去改變一個人

原則二十二:凡事皆以真誠的讚賞與感謝為前提。

原則二十三:以間接的語句指出他人的錯誤。

原則二十四:先說自己錯在哪裡,然後再批評別人。

原則二十五:用問問題來取代直接的要求。

原則二十六:一定要顧及他人的面子。

原則二十七:只要稍有改進,即給予讚賞。「嘉勉要誠懇,讚美要大方。」

原則二十八:給他一個他願意全力追求的美譽。

原則二十九:多多鼓勵,讓他覺得這個錯很容易改正。

原則三十:使他覺得,照你的意思去做會很開心。

發佈留言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