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得只有一句話
心理學就是一種人生與生活的心智模式或稱框架,讓我們理解世界不是只有自己認知的運作方式。
為什麼分享這本書?
我一直都很喜歡心理學的概念,因為它透過科學的方式直接地告訴我們許多不同的人類行為樣貌,我們不需要自己研究與經歷就能認識,並且有許多知識可以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幫助,像是書中提到的:稍微有些缺點的人,反而比完美的人更受歡迎(出醜效應);人類天生就容易記得未完成的事項(蔡格尼克效應);或者,有時候興趣就足夠激勵一個人,物質獎勵反而會讓人失去幹勁(德西效應)等。
這本書名雖然叫做《墨菲定律》,但其實墨菲定律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書裡總共介紹了62個心理學概念。與前一本書《我只是改變一個觀點》是相似的設計,由眾多心理學知識集結而成,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獨立概念,閱讀起來相當輕鬆不複雜,每個人都能輕易地在當中找到有幫助的知識。
近期市場經濟因為川普的關稅政策經歷劇烈變動,而書中提到的兩個心理學法則讓我對這樣的情況有進一步的思考,幫助我減少對於市場不確定性的焦慮,這兩個心理學法則分別是「路徑依賴法則」與「貝勃定律」。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頁
關鍵收穫與反思
路徑依賴法則:過去選擇的塑造你現在的選項
路徑依賴法則就像是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樣,指的是,當我們選擇了進入某種路徑,慣性的力量會使我們不斷自我強化,而使我們難以跳脫。也可以這麼說:
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現在的可能的選擇,而現在的選擇又將決定未來的選擇。
書中指出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的職涯發展,影響一個人職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但第一份選擇的工作帶來的影響無疑是相當巨大的。如果第一份工作是適合自己的,就能沿著這條路徑繼續發展下去;然而,如果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當然就會考慮轉換,而轉換的過程通常要放棄許多已有的利益。
因此,有些人認為自己職涯陷入瓶頸沒有選擇,其實是因為過去的選擇讓如今的選擇被限縮了,又或者做出選擇的代價太大,而難以選擇。這樣的情境,其實就像是最近因為關稅政策而大幅震盪的股市一樣。
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許多人都思考必須轉換投資標的減少損失,而有些人來不及脫手股票,要承認損失並暫時離開市場,無疑是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對於牛市賺錢的路徑已經形成依賴。而我也是其中一個人。
雖然股市後續漸漸穩定,但閱讀到路徑依賴法則的時候讓我意識到,當時自己在股市跑不動是因為「過度依賴」原本的模式,而沒有去更多加認識其他可以協助避險的金融商品。
也如同書中舉例的職涯一樣,我們如果過度依賴過去單一的發展路徑,未來的選項會越來越少(畢竟也有許多求職過程的現實因素)。當我們開始習慣某些情境、方法、路徑、模式等的時候,其實應該就要提醒自己跳脫習慣,去看看其他的方法與可能性,避免因為習慣僵化,而導致選項受限。
(認識更多習慣僵化的情境,你可以閱讀《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

貝勃定律:幸福本質上是種「敏感度」
貝勃定律指的是,當人經歷過強烈的刺激後,他對這類刺激的免疫能力會大大提升,也就是說,第一次的大刺激會讓第二次的刺激變得微不足道。這對於感受幸福的程度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同樣一塊麵包,給一個飢腸轆轆的人,和給一個飽食終日的富豪,兩者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不是得到的幸福總量不同,而是他們對於這塊麵包的感受能力不一樣。就像這次的股災一樣,同樣100萬的損失,對於富豪來說不痛不癢,但對於一般人來說,卻是非常沈重的。
當我看到自己的損失金額的時候,當然變得心情低落,然而當我看到書中提到的:「幸福不是實體,而是一種感受,能獲得多少幸福,只取決於我們對幸福的敏感度。」腦袋真的就像被敲了一下,意識到,自己當下把幸福簡化成投資績效了。
同時這件事也幫我帶來了更深入的思考,我認為如今時代,許多人對於「幸福」的感受,很大程度被金錢財富給影響。這或許也與前面提到的「路徑依賴法則」有關,就如同我的心情完全被投資績效好壞給影響了一樣。許多人都太習慣凡事與金錢相關指標連結,例如:提起一位朋友過得好不好,談到他在台積電工作,住在竹科附近,多數人第一直覺就是,「他過的不錯」。或者,月收入15萬與月收入7萬的人相比,15萬的那位在多數人心中「比較幸福」。
這其實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如果你的幸福跟投資績效息息相關,那麼在這幾年或許可以說,你的幸福很大程度來自美國總統川普。
最近有次我慢跑完,在熟悉的地方緩緩走著時,看見前方遠處是熟悉的山形,天空很乾淨,周遭沒有太多汽機車的聲音很安靜,身體還在調節運動帶來的負荷,當天設定的目標都已經達到。那一刻真的感到非常踏實與平靜,股災的影響帶來的情緒影響完全消失不見。
當下我想到的是,我有能力承受損失,還繼續在工作,沒有開啟金融槓桿,還能跟家人一起吃飯,還有朋友可以互傳廢片,沒有需要過度費心的人際關係。
因此,幸福就如同貝勃定律告訴我們的,是一種敏感度。我們應該要去體會、去感受,而不是簡化成數字來判斷。
(閱讀《踏實感的練習》幫助自己活在當下)

Image from Pixabay
結語
許多時候忙碌的生活與工作會讓我們忘記幸福其實很單純,透過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回想起這些單純的事物。
書中佳句
- 情緒的宣洩是平衡心理、保持和增進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不良情緒來臨時,我們不應一味地控制與壓抑,而應該用一種恰當的方式,給不良的情緒找一個適當的出口,讓它遠離我們。
- 要時刻提醒自己——憑直覺做出的決定也僅僅是直覺而已,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性決策,它沒有其他依據。
- 在與人交往時,我們要盡量避免「刻板印象」的消極影響,要懂的考慮事情原因和結果的多樣性、複雜性,而不是「一個事物,一種現象,一個結果」。
- 我們的一切選擇都會受到「路徑依賴法則」的影響——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現在的可能的選擇,而現在的選擇又將決定未來的選擇。
-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曾說:「如果你不能對現在的一切感到滿足,那麼,縱使讓你擁有全世界,你也不會幸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