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臉寓意各種思想、行為都只能代表某人的一部分。我們所有的好壞與面貌,都有成長的機會。

研究生雙週記

論文進展與紀錄 (16) – 從腦神經科學反思寫論文的態度

論文整體進展

口試時間定下來了,論文進度來到尾聲。最後正在按照老師的要求,補上問題定義的描述,也就是將論文所設定的問題,通通轉換成數學式的表達。並且老師開始查看論文架構和格式,因此現階段要進行較多的文書作業,以及口試簡報的準備。

收穫與感想

對於大腦的新認識

近期在《大腦的悖論》書中閱讀到一個顛覆過去認知的概念。通常認為左腦較為理性負責語言,而右腦感性負責圖像邏輯,但在剛開始學習新語言的時候,會由右腦先進行負責,逐漸熟悉後才轉到左腦。也就是說,左腦與右腦的二元分類,在腦科學的新研究下,已經變成左腦「例行事務」與右腦「創新探索」的框架。會隨著對新事物的熟習程度,逐漸從右腦轉到左腦作主導。而這個過程,人類終其一生都持續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腦部尚在發育的幼童右腦受傷的影響遠大於一個成人,因為幼童仍在大量探索世界,任何事物幾乎都是全新的概念,右腦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腦

Image by hainguyenrp from Pixabay

看到這段介紹,讓我完全對大腦運作認知改觀的時候,真的起雞皮疙瘩,並且感到非常興奮。我想套用前面提到的概念,閱讀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熟悉的,因此通常是左腦在負責運作,但當讀到這段全新的概念時,或許我的右腦就有較多的運作,吸收新知。而隨著筆記和分享的過程,對這個概念逐漸熟悉,運作的部位就逐漸轉往左腦。

用好奇心刺激右腦的運作

好奇心》一書針對好奇心做了許多探討,其中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好奇心涉及到大腦的獎勵區域。我想多數人都同意好奇心對於學習是很重要的,如果能透過好奇心激發自己對新事物的探索,我們應該會更加頻繁使用右腦,進而讓進入左腦的概念變多。一但進入左腦的概念變多,代表不同但相似的概念變多,這些概念之間就會出現越多共同使用的神經元,也就越容易形成通用記憶。我認為這就是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所提到的心智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讓我們更容易找到類似事件之間的相似脈絡。

對寫論文心態的反思

之前的文章提到閱讀對寫論文帶來的好處,包含可以讓大腦獲得休息,在讀了《大腦的悖論》之後,我認為好處還要再加上幫助培養好奇心。因為透過閱讀能讓自己所知的資訊變多,容易發現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而提高讓我們感到「好奇」的機會。

這或許可以說明,為什麼論文到了最後衝刺階段,我卻像是失去了動力一樣沒有幹勁,可能是因為這個階段,大多是文書作業,讓我對研究內容的探索減少了,在沒有看到新鮮資訊的情況下而好奇也就跟著減少了。

因此需要近一步思考的是,好奇心可能不完全只是一種特質,也是某種程度的習慣,如何在面對像是論文這類具有挑戰和壓力的任務上,透過習慣或技巧保持一定程度的好奇心,相信能減少依靠意志力要求自己努力的程度,也就能減少負面的感受。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