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執行功能發育完全的平均年齡是二十五歲前後。我大概到二十七歲或二十八歲才覺得自己能夠理性思考,擘畫未來,才稱得上是一個成人。
作者:里奇・卡爾加德
社會期待的年少有為,與我相去甚遠
開頭引用作者的這段話,也是我的體悟。曾經怨懟過自己「為什麼不能夠早點成熟?」也曾經質疑過「按照大家所期待的去工作、去表現算是成熟嗎?」「20歲時不知道唸書的意義是不是我有問題?」「30歲是不是應該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並且努力著?」
有許多人看起來特別成熟、聰穎,早早取得傲人成積,走在康莊大道上,相較之下自己顯得緩慢,甚至原地踏步,讓人感到焦慮不安。
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面臨過這樣的感受,從學生時期開始,在家庭或社會的期待下,要先努力考進「未來會一片光明」的科系。而出了社會則是要儘早加入大企業,爭取一個好職位,否則可能就會不上不下,或是不夠成功,甚至被親友們給予(大量)「不舒服的熱情問候」。
《大器可以晚成》這本書我認為不斷透過故事和研究告訴你一個重要觀念:在人人都被送上通往社會期待定義的成功的輸送帶上,「自我疼惜」、「不用急」與「適時選擇放棄」是讓我們跳下輸送帶,避免自己被送去打磨成一種樣子的方法。
由於這是第二次閱讀,比起第一次對於書中的一些觀點有更多的體悟和認識,我會說這是一本很適合給感到人生進度不如預期的人來閱讀的書。
Image by Lee Murry from Pixabay
比較與懷疑是讓自己難以向前的兇手
這次閱讀最大的收穫,我認為在於「減少比較與自我疼惜」。因為大器晚成的人,通常會經歷自我懷疑,懷疑為什麼已經很努力一段時間卻還沒看見成果?是不是自己不夠優秀?是不是哪裡犯了錯誤?尤其現在,社群媒體總是讓人容易看到他人的年少有為、意氣風發,更是加深這些比較,甚至是自我厭惡。
在《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一書中提到專門研究幸福的心理學家尚恩·艾科爾表示:「當你的大腦比較快樂時,它的表現明顯優於處於平淡、負面或壓力狀況下的大腦。此時,你會更聰明、更有創造力,而且精力更加充沛。」
當我們減少比較,才能讓我們的大腦更快樂,因此作者在書中也提到,還沒找到天賦、還沒獲得理想成就的我們,應該先自我疼惜。無論社會怎麼說,要知道自己其實已經夠好了,去接受自己現在這個樣子。
如果想知道更多自我疼惜的方法,讓自己從虛無的比較中脫離,獲得活在當下的踏實,也很建議配合《踏實感的練習》一起閱讀,尤其是其中的「接納」、「臨在」、「耐心」、「脆弱」這四個原則,能幫助自己面對不順心。
耐心能讓你成為自己旅途中的背包客,而非觀光客
作者提到一位在矽谷的大器晚成者,叫做黛安・格林。她是在提倡「快點衝破世界」的企業文化下展現耐心的楷模。她成長於馬里蘭州的濱海城市安納波利斯,熱愛海洋。她小時候就會抓螃蟹,並以每隻五美元的價格賣出。大學時期他邊主修工程,邊從事滑浪風帆運動,甚至十九歲就創辦了世界滑浪風帆大賽。大學畢業後,她在一家離岸石油公司工作,但她發現海上鑽油平台是由男性主宰,她連去都不能去,於是毅然辭職,改到滑浪風帆公司工作,後來跳槽到科爾曼露營用品公司。
三十三歲時,格林重返學校讀書,取得資工碩士學位,進入軟體業。「我終於準備好做大人的工作了。」她說。一九九八年,格林四十三歲,和丈夫與另外三人共同創辦了威睿軟體公司,主打一套能提升電腦硬體效能的技術。然而儘管威睿軟體公司大為成功,五十五歲的格林卻在擔任執行長時被解僱,部分原因是她太過低調,在媒體前太害羞,不符合這個期望看到年輕外放的執行長的時代。不過她的職業生涯並未因此結束。二〇一〇年,她成為Google的董事,在二〇一九年一月之前都擔任Google雲端平台的執行長。
或許在矽谷的環境下,有眾多英才在二十初頭歲,就創立公司;三十初頭歲已經是成功的執行長或知名企業家,但格林是一個跳脫年齡詛咒的典範,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才能到達屬於她的目的地,享受風景。而非一批一批,只是在知名景點中趕路的觀光客。
因此格林的故事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她到了三十三歲才自認「準備好做大人的工作了」。並且在她的生涯當中,一直不斷在嘗試,如果得不到期望的,就毅然決然離開。
而離開也正是書中另外的一個重點「放棄」。
放棄不是失敗,代表你還有選擇
作者提到:當我們基於正確的理由作出決定,放棄就不是舉白旗投降,而是在說這個工作不適合我們。放棄就好像是走在一條發現之路上,我們嘗試某件事,發現自己不喜歡,於是另尋其他途徑。無論是放棄社團、工作或嗜好,放棄是我們定義自己的方式。
放棄,其實是對於「機會成本」與「沈沒成本」做出更好的選擇,讓我們的時間與精力有更好的應用,而非固執地增加這些成本。
同時,放棄也包含著轉換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環境,像是:團體、企業、交友圈等。但或許有些人對於轉換環境會感到害怕,像是整盆移植的植物,不知道能不能適應新的環境一樣。
因此作者提到:「承諾是改變的關鍵。」但我們該怎麼做?大器晚成的人該怎麼面對換盆這種連根拔起的改變做出承諾?
方法就是:跨出第一步。跨出第一步就對了。別擔心這一步會不盡完美。你反正就研究某個興趣、某個同儕團體、某個地方以及某個願望,同時想像你的下一個花盆。
當你想跨出第一步,你可能需要新的習慣、行動與目標,而具體的作法可以參考《原子習慣》提到的承諾機制與身份認同。
Image by Jan Alexander from Pixabay
結語:成功沒有期限,也沒有一定樣貌
雖然書名叫做《大器可以晚成》,但我想這除了作者期望破除過度推崇年少有為的迷思之外,更深度的意義在於,成功會有很多樣貌,有些本來就會在相對晚年的時候出現。如果我們執著於在一定時間內達到一定成就,通常最好衡量的指標就是地位、權力和金錢,而諷刺的是這通常也是讓我們容易不快樂的因素。
期待大多數人都能跳下這條把我們都變成一種樣子的輸送帶。
當那天到來,也許在職場中我們更能夠看見不同年紀的優點;也許我們更能夠減少心理生病的情況;也許我們更能夠單純地,讓自己快樂,讓自己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