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臉寓意各種思想、行為都只能代表某人的一部分。我們所有的好壞與面貌,都有成長的機會。

閱讀心得

《世界最簡單的才能發現法》心得 – 重新定義「才能」,重新認識自己

為何推薦這本書?

我們花了很多力氣在提升「技能、知識」來讓自己可以獲得更好的工作,更多的收入,做不到跟他人一樣好的成就,因為不夠有「意志力」、「幹勁」或是「恆毅力」,所以我們更努力把自己的能量投注在,本來就不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上。我認為這很可能是造成「冒牌者症候群」、「厭世感」、「錯失恐懼症」等現代症狀的影響。

我希望有上述情況的人,都能閱讀這本書,書裡一直強調:「你一定有才能,只是不知道如何找尋。」把時間投注在自己真正的才能上,不要總是跟別人比較,不要總是看向自己沒有的。雖然可能不會因為這樣一句話就馬上相信自己有才能,但可能也會跟我一樣,仍然被引起了好奇心,想閱讀下去看看可以如何找到自己的才能,以及未來的可能性。

通常「才能」被認為是做得比一般人好的事情,但本書給了「才能」新的定義,「才能」指的是:不知不覺就會去做的事。這件事情可以是處世技巧、生活習慣或思維態度等,看完這本書後發現,原來才能就藏在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習慣和反應中。

按照本書的定義,才能是一種天性、天生的習慣,不需費力一輩子都能帶著走的能力。然而「技能、知識」這些通常被認為相當重要,也是我們在學校或線上課程努力學習想獲得的東西,其實不等於才能。因為「技能、知識」需要後天的培養,而你不見得真的想做,需要花費大量的意志力和幹勁才能學起來,如同書中提到的:

成功的秘訣不是「拿出幹勁」,而是「不用幹勁也能一直持續」。缺乏動力也能做的事,就跟你的才能息息相關。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頁

本書摘要

這本書共有五個章節,第一章和第二章先說明才能的定義與要找到才能的心態和思維,從第三章開始到第五章,則是實際的尋找才能方法,每個章節介紹一個大步驟,分別是「發現」、「活用」與「養成」。

在第三章可能會花費較多時間,因為要發現才能,必須先好好轉換看待才能的方式,否則即便看到才能也會因為自我懷疑而不敢承認。作者提供各種提問和情境,幫助自己反思自己可能的才能有哪些,而即便一直都沒有想到,也可以透過附錄的1000個才能表,幫助自己比對哪些也是自己的才能。

最後會將這些才能分類,統整出至少三個專屬於自己的才能。要注意的是或許你會認為有其他人在這件事上做得比你好,所以不認為這是才能,但其實只要符合「不知不覺就會做的事」,就應該當做是自己的才能。

整理出自己的才能後,第四章會告訴你如何隱惡揚善,將重點放在透過機制、系統減少缺點發生的機率,同時持續放大才能,將才能不斷重現或甚至應用在職場上,進而打造出自己的天職。

最後第五章,則是說明如何將才能加上喜歡做的事或者「知識、技能」持續去培養的技巧,讓你的才能變成他人難以模仿的強項。

較可惜的是持續優化才能變成強項的說明較少,可能是因為這部分還要加上個人的興趣,以及在實際應用的機緣,變數變得相當多而難以說明。但只要能發現屬於自己的才能,相信我們也就自然能夠找到進步的方法。

Image by seoungsuk ham from Pixabay

關鍵收穫與心得

學習知識、技能是因為社會期待,還是因為那有自己的才能?

我認為在台灣相當容易觀察到的是,我們對於一個人的發展、變化的好壞、能力的高低等情況判斷的標準是「賺了多少錢?」或是「具有怎樣的社會地位」,因此過去的熱門職業就是成為醫師、律師、教授,如今則是成為半導體工程師。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提到:「事實上,真正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時,未來不會是清晰的,因為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實際上是在追隨別人的生命藍圖。」

這段話也可以說明,當我們跟隨著社會期待來決定自己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向,其實是在跟一個已經透過這些知識和技能,而賺取不錯收入或者獲得好的社會地位的人進行模仿。如此一來,就不需要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避免知道自己放棄了什麼,只要跟隨前輩的腳步,就能有不錯的物質生活。

然而,還是有許多人過得不快樂,所以更拼命去追求。

本書作者以自己輔導過許多人的經驗來肯定地告訴我們,「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才能,收入自然也會跟著增加。」因為那是你不費力就能做到的事。這個觀念我相信能夠幫助許多迷茫的人找到自身價值與意義,不去追隨他人的步調,而是透過找到自己的才能,做真正的自己,做真正能為自己帶來幫助的事情,你會得到更好的收入,以及自然減少沒意義的比較,而讓自己更加快樂。

Image by mostafa meraji from Pixabay

憧憬會扼殺才能,放下才能活用它

人生四千個禮拜》提到所謂「made do」的觀點,翻成中文就是將就,是從時間的角度告訴我們應該對某些人生選擇將就:「你需要學著對你確實想做的事說不,因為你清楚自己就只有這一世生命。」

我認為就跟本書提到的「放下憧憬」相似,因為憧憬會讓我們產生「想跟那個對象變得一樣甚至更好」的動力,而不斷地努力。雖然憧憬會變成刺激自己進步的動力,但如果憧憬的方向與自己的才能不同,也很可能會讓自己花費大量的努力卻還是達不到期望的目標。

不論是「放下憧憬」還是「將就」都是在提醒我們必須好好作出選擇,這也是為什麼文章的副標題會寫下「重新認識自己」。因為找到被自己忽略的才能,會讓我們發現不同以往的可能性和方向,這也是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產生的體悟。

光是幫我自己整理出有哪些才能就發現,不知不覺會去做的事情包含了,像是「獲取新知」、「對事物進行分類」、「對事物的反思」、「在不相關的事件中尋找共同點」以及「將所學知識傳授給他人」等,就對分享閱讀心得這件事情更有信心和動力。根據這些才能也會發現在工作上,或許講師、引導者的角色是我可以考慮的方向,而不僅僅是職務說明書所顯示的角色。

如此一來,我便發現了傳統上必須成為管理職以外,可以發揮自己才能的發展路徑,而且因為那些是我自己「不知不覺就會做的事」,所以不會擔心自己做不到,還會不斷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比起要自己學一個可以賺很多錢的技能,或是在目前職位上晉升成為管理職,而去做自己不見得喜歡的事情,找到自己才能後,並且活用是不是聽起來快樂多了呢?

結語

我很喜歡本書為才能下的定義,因為「不知不覺就會做的事」是比起「技能、知識」更加從自身根本出發的思維。當然即便發現了才能,也不代表這些事請已經做得很好,只不過是因為自己不知不覺就會去做,所以要做得更好也不會太困難

同時我也希望能將這樣的思維慢慢帶給周遭的人,以及工作的團隊夥伴,讓我們都能不只找到自己的才能,也能幫助他人看見才能。如同作者期望的,我們都可以有能力去發現他人的才能。

書中佳句

  1. 你一定有才能,只是不知道如何尋找而已。
  2. 無法發揮才能的人是「陸地上的魚」,可以發揮才能的人是「水裡的魚」。
  3. 不管你從本書學了多少方法發現才能,如果還殘存著「改變自己比較好」的念頭,而沒有「好好活用這個才能」的決心,就會開始變成想要成為另一個人的狀況。

發佈留言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