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常聽到「員工要適才適所,放到對的位置」,一個組織績效差、流程混亂,常常是因為用錯了人才,其中有一種錯用是升遷了錯的人。
這就是《彼得原理》一書所探討的議題,並且與耳熟能詳的「墨菲定律」和「帕金森定律」和稱西方管理學三大定律。
《彼得原理》簡單來說,指的就是在有階級制度的組織或企業中,一個人會因為某種特質或技能升遷,並升遷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最後帶來負面影響。聽起來很糟糕,卻是我們工作中常見的問題。
今天要介紹的《彼得處方》,是同一位作者–勞倫斯·彼得,針對彼得原理所撰寫的解方。在這本書中,作者提供了許多當你面對升遷或可能到達不適任職位的問題的應對方法。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頁
為什麼你需要彼得處方
在企業或組織中,只要你表現良好,就有可能獲得晉升,這正是彼得原理提到的:「晉升是組織許多問題的來源。」
工作上花很多時間美化表格;用大量時間做出精美但不實用的圖表;決定搖擺不定;時常改變政策;愛講專業術語展現優越感等行為,是不是很熟悉呢?這些都是彼得原理提到的不適任者的症狀。我們很可能在某個工作階段遇過有這些問題的主管或同事,有時甚至同時兼具多種。
而我們都可能會在某天遇到被迫升遷的情況,或是被調整到相對不適合的職位上,這就是我們需要彼得處方的原因,要去意識到自己真正期望,不被升遷給綁架,並透過一些技巧讓自己免於被換到不適任的位置上,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給個人和管理者的處方
彼得給個人的建議上,我認為其實與職涯規劃有很高程度的相似。
首先是了解自己的需求。因為職位或是升遷途徑,通常是為了企業而不是為了自己所設計的,如果我們沒有好好思考自己的需求,就容易隨波逐流。
而這也是為什麼第二步要理解所處環境的升遷制度,因為這能幫助你釐清依循著這樣的途徑是否能夠達成自己真正的目標。有句話這麼說:「看看你的主管或是主管的主管,你就大概知道你未來五年或十年的樣子。」
隨波逐流只會讓你持續追逐過多的金錢、權力、聲望等。
接著,我們必須作出規劃。理解所處環境的升遷制度,通常你會知道自己目前的所在位置,而釐清自己真正的期望,通常代表最終的目標或方向,當有目前與未來這兩個點,我們就能規劃如何前往,並根據實際發生的問題,找出應對方法。方法包含:不盲目升遷、轉換跑道、再次思考讓自己真正快樂的因素等。
最後,我們很可能不管如何,還是會面對組織較強勢的升遷要求。這時,我們可以在不影響專業職能的情況下,展現出不適任的特質,像是:使用華麗的辭藻,製造不善溝通的情境;減少對上級的敬意,讓主管對自己有所防備等。
做個一流的卡車司機,比做個不入流的主管,更有貢獻,也更有成就感。
富比世(B. C. Forbes)
而給管理者的建議,我簡單分享個人看法,因為現階段來說,這管理議題上,較常聽到的是將問題歸因給年輕人特質的說法。尤其許多顧問時常說:「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特質OOOO,但企業為了有人力可以運用,你只能調整自己。」
現在時常聽到企業在探討XYZ世代的差異,通常認為Z世代更有自己的想法,相對難以管理,在看完《彼得處方》之後,我認為,這或許是因為較年輕的工作者,已經在自我探索上更前進了一步,即使現在看起來還只是不斷持續地使用刪去法在挑選想做的事,但與過去只是跟隨組織安排,而成為不適任工作者的情況相比,這已經是彌足寶貴的進步。
反觀大多數的企業,做不好適才適所這件事情,卻將問題掛在年輕工作者身上,的確有失公允。因此雖然書中也有提到給管理者的建議,但我想在這些主管們真的產生病識感之前,這些建議可能幫助不大。
即使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溫室裡的花朵,也別忘了是誰搭起的溫室。
Image by Rama Krishna Karumanchi from Pixabay
結語:從心法到行動,成為真正想成為的自己,而非不知不覺成為不適任工作者
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帶有一些對實務狀況的諷刺感,和許多名言佳句,卻讀得有些不踏實,因為幾乎沒有研究或數據的引用。但深入思考就會發現,作者提出的解方,與許多書籍的概念不謀而合。這本書所提出的處方,比較像是心法,在實際執行上整理出以下幾本,我認為可以將這些心法做更多說明和延伸的書籍,讓大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做法。
《踏實感的練習》工作上握有權力的人,可以輕易對我們造成負面影響,書中的六個練習,能夠幫助我們接納心中的脆弱,承認自己的不足,能夠讓我們過得更加平靜,有了這樣的心境,我們才能好好思考與面對問題。
《大器可以晚成》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要讓自己走上通往一種成功樣貌的輸送帶,因為這可能會讓你容易落入升遷的陷阱當中。
《逆思維》書中提到的異議網路,可以用來增加不同於自己的看法,逆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想要進步是不是只有升遷這條路?學習質疑現況,幫著自己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達成期望的目標。
《覺察力》升遷可以獲得更多權力、金錢,但背後是否有隨之而來的代價?或許我們可以透過覺察力的訓練來幫助自己更好地思索,去看到那些沒有說出來的問題和風險。
《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書中提供方法,讓自己可以注意到目前可能被什麼問題給綁住,並且可以逐步去調整工作內容,讓工作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作者瓦基原本是一位在全球知名企業的管理者,薪資稱得上優渥,並且能預期五年或十年後的樣子。他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如何探索、小量行動和作出決定,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轉換成為一位全職的個人工作者,全心投入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這些書都對我打造自己的職涯思維帶來幫助,讓自己避開升遷陷阱,而專注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也期許能為你帶來幫助。